我最早知道司马光是孩提时候从书本中的司马光砸缸历史典故中了解的,之后上高中后从历史书本里对他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2013年5月1日,我到山西夏县旅游,得知在这里有他的祠堂,是夏县的一个旅游景点,所以有幸了解了谈的前世及他的伟绩。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司马池之子。
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真正让司马光在历史上赢得巨大声望还是他一生的光明磊落和清正廉洁。司马光曾给他儿子写信说“我们家本来就是清寒的,清白的家风代代相传。至于我本人从来不喜欢豪华奢侈。小时候大人给一件华美的服装,就不愿意穿,考中进士后别人带花,自己也不愿意带;只是出于对皇上的尊敬,才不得不勉强插戴一支。我认为平时穿的能御寒、吃的能够饱腹也就行了。但是许多人都嘲笑我寒酸。对此我从未后悔过。古代人把节俭视为美德,现在的人竟看节俭为羞耻,真是咄咄怪事。”司马光的一篇文章中曾写过:“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的一生就是按此来要求自己的。




司马光,宋哲宗时期的宰相,曾经主编《资治通鉴》,是当时的名臣。他小时候,担心自己记忆能力比不上别人,其他兄弟已经会背诵玩耍休息去了,他却独自关门不出,在屋子里学习,等到能够熟练地背诵才停止。他自己说:“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就可以终身不忘。”等到年龄大了,司马光读遍了所有的古籍,知识渊博,记忆牢固。他说:“读书不能不背诵,有时骑马走路,有时半夜睡不着觉,吟咏读过的文章,思考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启示:我们应该学习司马光勤能补拙,多吟诵,多思考,的学习特点。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揭示了一个人是否成才不是先天的聪慧,而是后天的努力。

司马光古祠堂




评论